“我希望行业把竞争放到一边,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、尤其是把大家的安全一定要放在首位,共同提高安全标准,建立绝对的安全标准红线。”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。
上证报记者李少鹏摄
9月1日,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行,曾毓群的演讲再次成为焦点。曾毓群说,今年动力电池行业要迈进“高标准”的发展阶段。在曾毓群看来,“高标准”包含了高安全、高可靠、高性能、高价值四部分内容,他希望宁德时代能与业内同仁一起扎实练好“基本功”,发挥创新前瞻的“想象力”,共创动力电池的高标准时代。
多位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参会嘉宾表示,从“无”到“有”再到“好”,我国动力电池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事实上,也正是得益于动力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和成本不断下降,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提高和成本下降,才让我国新能源汽车能驰骋在世界前列。
“自动化、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,下半场就是智能化。”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进行主旨演讲时表示,竞技比赛中上半场很重要,但要取得胜利还要看下半场,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,智能化是关键。
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“高标准”时代
“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,中国坚持走绿色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,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。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致辞时表示,我国建成了涵盖基础材料、单体电芯、系统集成、制造装备、回收利用等在内的完备产业体系,向全球供应了超过70%的正负极、电解液、隔膜等关键原材料,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。
全国政协常委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披露的几个数据更令人振奋。他说,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958.7万辆和949.5万辆,比上年分别增长了35.8%和37.9%。2024年1至7月,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591.4万辆和593.4万辆,比上年同期又增长了28.8%和31.1%,预计2024年全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超过1100万辆。
“未来,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将保持10%至20%的增长速度,直到国内销量达到2000万辆以上,才会转入到稳定增长阶段。”苗圩说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,作为其“心脏”的动力电池更是突飞猛进。不过,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,如电池低温适应性、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在此背景下,曾毓群直言动力电池行业必须迈进“高标准”发展阶段。在他看来,“高标准”包含了高安全、高可靠、高性能、高价值四部分内容。以高安全为例,曾毓群表示,高安全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,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电池的安全系数远远不够,必须要建立绝对的安全标准红线。
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看来,动力电池产业想要迈入“高标准”时代,标准化、通用化、模块化等“标准”问题亟需解决。
“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主流电芯的规格有180余种,pack有370余种,充电系统有19种,种类过多导致生产线使用频繁切换,生产效率和质量均受到一定影响,还增加了成本。”朱华荣表示,产业发展还是要以用户为中心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解决行业的共性难题,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。
加强持续创新能力满足行业“新”需求
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进行主旨演讲时表示,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,智能化是关键。
余承东表示,华为智能车云ADS3.0是业界首发,在2025年将实现“车位到车位”以及高速L3(自动驾驶级别)试点,而到了2026年,4.0版本能实现高速L3商用。余承东称,通过端到端的仿生大脑,新一代智能车云的决策会更“类人”,有极强的AI能力去应对道路状况。
从余承东的发言不难看出,面对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趋势,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持续引领发展,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“必修课”。
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,得益于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。为此,万钢建议加大动力电池前沿科技创新力度,从关键材料、系统集成等全链条推动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,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。
同时,万钢建议加快推进智能电池技术研发应用,研发集实时感知、动态响应、自主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电池系统,进一步满足动力电池安全可靠性改善、环境适应性增强、功能多样性拓展等需求。
曾毓群也对外界关注的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情况作了介绍。“研究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材料,还有就是化学体系,最难搞的是颗粒与颗粒间的离子传输问题。”曾毓群表示,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究已经花了七八年时间,一直在寻求突破。
曾毓群称,目前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还是在试验阶段,做出了一些小器件在验证,还没法进行全面评估。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1到9作为评价体系,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“4”的水平。曾毓群自信地表示,根据自身研发进展及全世界全固态电池发展情况来看,宁德时代应该是领先一大步。
此外在线配资炒股网,据曾毓群透露,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eVTOL将在今年底首次飞行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股票配资观点